第77期:《浙江万里学院报》

冲锋“疫”线 68个临时党支部凝聚“硬核”力量


   期次:第77期   作者:吕雨檬  沈馨卉  万宣   查看:57   

 本报讯 (记者万宣 沈馨卉 吕雨檬)“防控一线在哪里,支部就建在哪里,党员就战斗到哪里。”4月16日,我校党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在抗击疫情一线全面成立临时党支部的通知》后仅4个小时,就火速成立68个临时党支部。

  

  68个临时党支部按照“一个网格一个党支部”“一个隔离点一个党支部”的要求,建立在学校战疫一线,其中,校内抗疫工作网格35个,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33个。这些临时党支部成了学校抗疫工作网格和医学观察隔离点日常管理、服务的“主心骨”,架起了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沟通桥梁,系牢了党员和师生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筑牢学校疫情防控“红色堡垒”,凝聚“硬核”力量。

  

  每当轮到核酸检测,各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就早早等候在每个楼层间,逐一敲寝室门,清点人数,组织同学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应检必检。

  

 “战斗在学校最需要的地方”是24号宿舍楼网格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庄重承诺。纯净水到了,党员李思远第一个冲在前面;宿舍楼内消毒,党员凤亮第一个带头;分时段丢垃圾,党员徐涛提前一天将垃圾袋分发到楼层;核酸检测排队,党员许楠、吴家豪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提前30分钟为同学们准备好“叫醒服务”。

  

  40号宿舍楼网格临时党支部在支部书记巩毅的带领下组建了两支党员志愿者队伍轮岗,在做好网格本职工作的同时,随时关注学校“党员先锋突击队”的指令需求,并第一时间支援学校应急突击服务工作。他们共累计出动80余人次参加搬运抗疫物资,搭建、拆除雨棚等应急志愿工作。

 

  41号宿舍楼网格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刘雯在公共区域架起了一张小绿桌,像是一个小杂货铺,上面摆放了她自己带来的一些充饥的小零食。“41号楼是男生寝室,饭量大,时常会有一些男生感觉肚子‘空落落’的。”刘雯老师就想在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的前提下,帮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

  

  45号宿舍楼网格临时党支部的宣传委员李丹维老师在疫情工作中简直要忙“昏了头”,因为45号楼有来自7个学院的同学,而驻楼老师只有两名,“我一开始感到束手无策,但我的网格里的学生们真的非常暖心和积极,在群里面号召志愿者的时候几乎是一呼百应!”所有的党员学生都积极响应党支部的号召,主动帮老师分担工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哪里有需要,临时党支部就安在哪里。党组织的力量筑起一道道坚不可破的红色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