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期:《浙江万里学院报》

栉风沐雨育新才 驻村扎根正当时——访宁波市“最美农指员”称号获得者汪财生


   期次:第42期   作者:赵梓涵、丁玲   查看:223   

近期,市委宣传部和市农指办通过“宁波发布”公众微信号,网上评选出了39名宁波市“最美农指员”,我校生物与环境学院教师汪财生是其中之一。作为我校派驻到象山县高塘乡龙珠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的汪财生一直为该村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并不断深入群众中间,走访调研,协助基础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为美丽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推动土地流转 实施精准扶贫

    汪财生主要负责龙珠村的工作生产调研,不断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整合城市资源进行对接扶贫是其工作的宗旨。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他对乡村建设有了新期待。“我们的目标是要发展一个农旅结合的乡村规划休闲产业。路很长,但未来可期!”

    象山县高塘岛乡是宁波市列入“16+3”区域的扶贫乡,也是宁波下派的农指员重点扶持乡。汪财生描述道,“12年前的龙珠村整体面貌较为落后,村民的生产方式单一,经济发展滞后。”后来经多方的共同努力,该村进行了整治提升,面貌焕然一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土地流转后发展起来的集体经济起了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村民们意识到这是一条致富的途径。流转并非是失去了土地,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节约土地资源利用,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2011年整村土地流转整合承包给绿苑公司,发展水果生态农业。他说道,“当时土地流转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和乡镇府、村党委、村干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开动员大会,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的发展,整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从十多万达到现在的四五十万。

    “来自高校的农指员给予农民,最直接的帮助就是技术扶贫。”汪财生充分发挥我校师生资源及自身专业技术优势,一直为该村农民解决各类果树栽培中遇到的生产技术难题。龙珠村引进火龙果种植技术的例子尤为典型。早期汪财生引进少量火龙果苗栽培,而在冬季如何为火龙果保温却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汪财生与村民采用双膜的方法成功为植株的生长保温,火龙果产业就此发展了起来。

牢记党心使命 开展基层服务

    除担任农指员工作,汪财生在业余时间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义务为留守儿童开展长达半月的假期作业辅导、中小学生体能培训等活动。“龙珠村是我们党建重点扶持的村,这项为民服务的举措既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又能扩充农村的教育资源,切实做到双赢。乡里更是把这项活动作为扶贫工作的一个亮点。”该假日班以拓展为主,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孩子们补充知识,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提及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意义,他说:“我觉得对学生来说是意义无穷。一方面他们可以了解农村发展新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自身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另外,龙珠村作为生环试验实践基地之一,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将课堂书本中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真正做到实践出真知。”

    为响应国家政策,汪财生组织带领村民开展“五水共治”环境治理工作。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多次和村党员干部一起开展“学习系列讲话、学党章、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积极进行“两学一做”的学习宣传工作。他还深入群众,走访调研,积极向村委献计献策,解决实事难事,促进了强村富民,融洽了干群关系。 

潜心砥砺研究 扎实严谨治学

    谈到担任农指员期间的个人收获,汪财生说:“这七年来我对农村,农村于我,是双向的。我把技术带给农村,让农村美起来,村民生活富起来。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很多问题也成为了我科研工作方面攻关研究的课题。还是那句话,实践与理论结合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作为生物与环境学院的实验中心主任,汪财生主要担任生化试验技术、生化分离技术及药物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即便教学任务繁重,每年他还是会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于教学和科研成果,汪财生笑说“不算突出,但对得起自己。”
             (赵梓涵 丁玲)